特朗普41%关税实施引发连锁反应,多个产业受冲击,谁在承担代价
特朗普曾经那套所谓的“关税威胁论”,如今真的给全世界带来了影响。到了2025年7月31日,大家还以为这只不过是场政治戏码,可是实际上,41%的关税税率确确实实地实施了下来。 从叙利亚被经济“处以死刑”到瑞士钟表的价格翻了好几番,让中产阶级买不起;再看看越南工厂的大规模裁员,再到美国消费者自己掏腰包来买单,大家都在为这所谓的“胜利”付出代价。 最讽刺的是,那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反倒让美国公司哭天喊地,盟友们也纷纷倒戈。这到底是谁赢了?最后是谁能笑到最后? 政治算账比经济算账更狠,这份关税...
特朗普曾经那套所谓的“关税威胁论”,如今真的给全世界带来了影响。到了2025年7月31日,大家还以为这只不过是场政治戏码,可是实际上,41%的关税税率确确实实地实施了下来。
从叙利亚被经济“处以死刑”到瑞士钟表的价格翻了好几番,让中产阶级买不起;再看看越南工厂的大规模裁员,再到美国消费者自己掏腰包来买单,大家都在为这所谓的“胜利”付出代价。
最讽刺的是,那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反倒让美国公司哭天喊地,盟友们也纷纷倒戈。这到底是谁赢了?最后是谁能笑到最后?
政治算账比经济算账更狠,这份关税清单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答案就埋藏在那份看起来挺普通的税率表里边。
你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那根本不算什么经济政策,分明就是一份政治上的成绩单罢了。
叙利亚41%,缅甸40%,老挝40%,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吧?都算是在国际舞台上不是特别“乖巧”的那一伙儿。
再瞧瞧那些“听话的孩子”们:英国10%、日本15%、韩国15%。
这个差距还真是挺大的。
最趣味的事情,得说是加拿大的那次经历。原来税率是25%,但因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跟美国持不同意见,直接被调升到了35%。
邻居们都不留情,这根本不像在做生意,更像是在树立规矩似的。
瑞士倒是挺冤枉的,作为中立国家,一向清心寡欲,不插手纷争,没想到还被征收了39%的关税,真是让人觉得不太公平。
那些原价三五万的劳力士,现在到了美国市场还得算上税费、运送成本和利润,价格一点都不低。
一算,就差不多翻了一倍。
以前还能硬挺着买块手表出来炫耀一下,现在只能看看橱窗里流连忘返,心里暗自叹息,然后悄悄拿出手机,定个智能手表打发时间。
更扯的是,美国竟然对铜加收了50%的关税,真是让人咂舌。
消息一出来,COMEX期铜当日就狠狠跌了18%。
这已经不单纯是贸易保护,简直就是明晃晃的经济制裁了。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居然还敢厚着脸皮说这是“历史性胜利”呢。
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美国第二季度的投资增速才0.1%,差点就接近经济衰退的临界点了。
全世界都在抱怨,中国却在闷头发财,凭什么?
碰上这个“政治收费站”,有人顿时乱了方寸,也有人赶紧挑了阵营。
不过有个国家,看起来就挺从容不迫的。
中国虽然也征收了10%的基础税率,但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呢。
表面上看,10%算是最低的档次,看来还挺贴心的样子。
其实,美国早就利用芬太尼的问题,征收了专门的税,两个措施叠在一起,压力确实挺大的。
更让人觉得厉害的是那个40%的转口惩罚税。
以前中国公司会挑在东南亚建厂,然后换个标签,不少人都这么做,但现在,这招彻底被堵上了。
柬埔寨、越南这些“避税天堂”也跟着遭了殃。
但中国的应对方式让人挺意外的,显得挺淡定,甚至还带点轻松自若的感觉。
为什么?
因为中国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所以手里早就准备好了备用剧本。
2020年国产半导体设备的使用比例还只是15%,到2025年这数就涨到了35%。
中芯国际的14nm芯片,良品率已经到了95%。
浙江的那些纺织企业,靠“纳米级抗污处理技术”把产品的售价提了30%的溢价。
反倒是在关税风暴下,建立了一道技术壁垒。
更让人惊讶的是,中国背后那4亿中等收入人群撑起的巨大内需市场。
到2025年,高端消费品的总规模大概能达到8万亿元,而且年增长速度预计在12%左右。
新能源车企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研发出了空间宽敞、续航时间长的车型。
目前已经顺势进入了欧洲的高端市场。
这招“太极拳”不仅帮忙缓解了压力,还巧妙地带动了一个更大的局势。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的时候,绕过了美元这个“收费站”,和中东国家、欧盟商量着搞本币结算,不再依赖美元了。
甚至还和几个东盟国家商量着组建亚太供应链联盟。
从原料到终端销售,全都在亚洲这边转圈子,彻底甩开了对美元体系的束缚。
美国想孤立别人,结果把自己给孤立了?
中国的这招“太极拳”,不仅缓解了压力,还顺势推动了一个更宏大战局地展开。
这次的变化,影响可不光是在中国这一块儿,范围可是广泛得很。
现在啊,大家都在琢磨着怎么能避开美国,开辟一条新出路。
用数据来说,最能反映真实情况。
欧盟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率从35%迅速下降到28%,达到了十年来的最低点。
亚太地区的贸易占比提升到了62%,这是第一次超过了跨太平洋的贸易份额。
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涨了18%,成了全球贸易的新动力。
让美国企业更犯愁的,还是那个成本难题。
孩之宝打算再花6000万美元,难免让人担心这笔钱花得值不值。
福特汽车把关税带来的支出预估调到8亿美元,感觉压力还是挺大的。
宝洁公司说,从八月开始,他们会把四分之一的产品价格给提上去了。
就连卖东西的商家们,也都是用“战略定价”这种挺拐弯的话,偷偷藏起涨价的事。
根据数据显示,70%的制造企业和50%的服务企业,都已经开始在某些方面偷偷抬高价格了。
特朗普的关税让美国企业的成本一点儿都不便宜,涨得飞快。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那份报告,真是点到点啊。
去年美国进口商品的实际关税水平才1.2%,现如今几乎封死了国际贸易的通路。
世界贸易组织在四月就发出了预警:到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大概会减少0.2%,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更让人担心的是,假如各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整个全球贸易额恐怕还会再下降1.5%。
北美地区的出口可能会暴跌12.6%,这一下子就可能让全球贸易进入负增长的区间。
美国国际商会的副秘书长安德鲁·威尔逊提醒得挺直接的:“随着库存快用完,关税带来的通胀问题会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全部浮现出来。”
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那位想要重新定规则的人。
结果却发现自己竟然被新制定的规矩给反伤了。
历史总爱和狂妄者开玩笑,这次轮到了谁?
那主要制定规则的美国,这会儿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老套的循环中。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33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
那次,美国也是拿起关税大棒,试图“守护”自己国家的产业。
结果吧,搞得世界范围里的贸易纷争升级,推波助澜地促成了大萧条的提前到来。
老话说得好,往往事儿跟过去搞得挺像的嘛。
8月6日,特朗普又放话,要对所有电脑芯片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说是“希望这些芯片都能在美国生产”。
消息一传开,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赶紧跑到白宫去拉关系,想争取一些支持。
苹果的CEO库克也紧接着表态,将投入千亿美元在美国发展。
不过,这种一时的利益交换,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8月7日零点的钟声响起,特朗普的关税清单正式开始执行。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6月的关税收入猛增到了270亿美元。
差不多是去年的四倍左右。
表面上看来,美政府好像确实“挣”了不少钱。
不过,另一面就更让人心疼,经合组织把2025到202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定在了2.9%的水平。
专家们预估到2028年特朗普的任期结束时,全球GDP总共可能会少掉2万亿美元。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自己也变成了受害方。
巴西总统府宣布将启动《经济对等法案》作为反击措施,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直言美方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福特甚至建议对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50%的报复关税。
多国领导人纷纷回应,令美国一下子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历史的趣味就在于,它总会狠狠地打击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这次脸上的一巴掌,怕是得特别疼一下。
当大家都忙着找出路避开美国时,反倒变成孤立无援的是那些自以为能把控局势的人。
就像每次王朝的兴亡一样,终究会有哪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力量来推动前进。
美国高关税的逆全球化行动,最终只会让自身的危机更加严重,真是自掘坟墓。
结语
特朗普这出关税大戏,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但实际上正催促一个时代的结束。当大家都在寻求避开美国的新出路时,反倒变得孤立的,是那个自认为可以把控一切的人。
历史的趣味就在于,它总会狠狠地抽打那些自高自大的家伙。这次的巴掌,可能会特别响亮,震得人不得不听。
你觉得这场没有硝烟的角逐,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中国这个局面,机会在哪儿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