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再现时局图名场面,瓜分你与你何干?
2025年2月18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谈判桌上,美俄两国代表正襟危坐,讨论着乌克兰的命运——而乌克兰人自己却被关在门外。这一幕像极了超市里两个壮汉商量怎么分你家的冰箱,而你只能扒着橱窗干瞪眼。更讽刺的是,这场“分蛋糕大会”恰逢俄乌冲突三周年,网友戏称其为“利雅得瓜分派对”。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127年前,列强围着中国地图画圈;今天,同样的剧本换了个主角上演。 “没有乌克兰的乌克兰会议”瞬间点燃全球舆论火药桶。支持者称这是“务实外交”,反对者骂它是“新殖民主义”。美国务院发言人辩解:“这是为和平...
2025年2月18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谈判桌上,美俄两国代表正襟危坐,讨论着乌克兰的命运——而乌克兰人自己却被关在门外。这一幕像极了超市里两个壮汉商量怎么分你家的冰箱,而你只能扒着橱窗干瞪眼。更讽刺的是,这场“分蛋糕大会”恰逢俄乌冲突三周年,网友戏称其为“利雅得瓜分派对”。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127年前,列强围着中国地图画圈;今天,同样的剧本换了个主角上演。
“没有乌克兰的乌克兰会议”瞬间点燃全球舆论火药桶。支持者称这是“务实外交”,反对者骂它是“新殖民主义”。美国务院发言人辩解:“这是为和平做出的必要妥协。”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笑眯眯地表示:“某些人终于学会尊重现实了。”但德国《明镜》周刊直接开怼:“当大象跳舞时,草地最好自己躺平——可惜乌克兰是那片被踩烂的草坪。”
翻开2024年12月的德国《西塞罗》杂志,那张引发轰动的时局图比任何分析都直白:白头鹰的爪子扣着西欧,北极熊的巴掌压着东欧,而东方巨龙盘踞在角落冷眼旁观。普通基辅市民安娜在社交媒体吐槽:“我们的总统在欧美演讲时获得掌声,回到战场却只收到账单。”中国网友“钢铁熊猫”的评论被顶到热搜:“这哪是时局图?分明是《饥饿游戏》剧组来选外景了!”
表面看,战争似乎要落幕了。俄军撤回部分部队,美国暂停对乌军援,欧洲政客开始讨论重建计划。但基辅独立广场的示威者举着标语:“和平≠投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彼得罗夫却警告:“停火线可能就是新铁幕。”更戏剧性的是,波兰突然宣布向白俄罗斯边境增兵——原来分蛋糕时,连围观群众都想顺走一把叉子。
3月1日,维基解密曝出惊天文件:某大国早在2023年就预判乌克兰将“芬兰化”。文件里那句“小国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书写”被红笔圈出,像极了1895年《马关条约》签字笔上的反光。乌克兰议员怒斥:“我们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但现实很骨感——当夜,纽约原油期货应声上涨,华尔街交易员们吹着口哨修改了年终奖金预期。
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哈尔科夫又响起爆炸声。德国总理在欧盟峰会上拍桌子:“到底是谁在破坏和平?”法国总统默默转发了1878年柏林会议的老照片。此刻北京智库的报告一针见血:“当博弈方连桌子都要抢的时候,菜单上的名字根本不重要。”TikTok上,乌克兰农民播种的镜头配文:“土地可以长出小麦,也能长出新的国界线。”
某些人总爱把“国际规则”挂在嘴边,可惜规则书是用赢家的墨水印刷的。看看利雅得会议的金色吊灯,再瞧瞧基辅地铁站的防空洞,所谓“和平进程”不过是把枪顶在太阳穴上谈价钱。当年满清指望“以夷制夷”,结果连辽东半岛都要花钱赎;今天有人幻想“借力打力”,却忘了赌场庄家永远通吃。
当美俄在沙特谈笑风生时,乌克兰代表却在酒店大堂吃闭门羹——这是“国际社会”的黑色幽默,还是小国注定的宿命?评论区等你来辩:A.弱肉强食是永恒法则 B.乌克兰活成了大清续集 C.以上全选(配图建议:时局图PS版,北极熊和白头鹰中间加上二维码,扫码显示“VIP包厢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