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两难!中印空战40年

歼-10CE击落阵风战机 前段时间的印巴空战,网上都在传咱们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消息闹得沸沸扬扬的。 西藏空军实力对比 这让很多国人感到非常振奋,毕竟歼-10CE的成功出口,说明我们在南亚地区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 但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西藏地区的空中力量,反而比很多国人看不起的印度还要落后…… 高原飞行挑战 要说飞西藏的天空有多难,那高原环境绝对是个大麻烦。 西藏的平均海拔都超过4000米了,空气特别稀薄,只有平原那边的六成左右。这样一来,飞机的发...

歼-10CE击落阵风战机

前段时间的印巴空战,网上都在传咱们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消息闹得沸沸扬扬的。

西藏空军实力对比

这让很多国人感到非常振奋,毕竟歼-10CE的成功出口,说明我们在南亚地区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

但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西藏地区的空中力量,反而比很多国人看不起的印度还要落后……

高原飞行挑战

要说飞西藏的天空有多难,那高原环境绝对是个大麻烦。

西藏的平均海拔都超过4000米了,空气特别稀薄,只有平原那边的六成左右。这样一来,飞机的发动机推力直接少三分之一,载弹量、飞行时间都受影响,起飞的时候还得多跑200米才能飞起来,简直太费劲了。

老式战机负担重,印度基地优势明显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对于那些需要加满油、挂满弹药才能起飞,甚至还得背着副油箱执行任务的老式战机来说,简直就是让飞行员绑着沙袋去跑百米——负担太大了。

再看看印度,他们的主力空军基地,比如提斯普尔,就建在海拔不到百米的平原上,空气密度大,战机起飞时阻力小,能轻松飞上天空,直接翻过喜马拉雅山脉。从地理条件上讲,他们一开始就占了天然的优势。

装备差距明显

在装备方面,中国空军当年确实有点落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咱们的主力战机是歼-6,它的升限只有1.7万米,爬升速度特别慢。而印度那边的米格-21早就能在两万米的高空自由飞行,甚至好几次都偷偷飞到拉萨上空拍照,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咱们根本拦不住。

米格-25高空高速威慑

到了80年代,印度还装备着米格-25侦察机,这玩意儿能飞到三万米的高空,以2.5倍音速的速度从成都上空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那时候咱们的歼-8最多只能飞到两万米,一上去发动机就冒烟,连影子都追不上,更别说拦截了。

高原雷达覆盖不足

中国高原上的雷达系统因为地形复杂,很多地方根本覆盖不到,就像摆设一样。一旦飞机进入这些雷达的“死角”,基本上就等于在“盲飞”,完全看不见、摸不着。

那时候的基础设施更是差得让人难以想象。比如说六七十年代的西藏,能用的机场就只有当雄机场,而且还是条土跑道。一下雨或者下雪,跑道直接变成泥潭,喷气式飞机想起飞或降落都困难得很。

70年代中印机场对比

70年代的时候,贡嘎机场算是国内条件还不错的了,但问题在于,燃油和弹药全得靠骡子和马从内地翻山越岭运过去,效率低得不行。

相比之下,印度那边的列城、提斯普尔这些机场,跑道又长又平整,设施齐全,保障起来特别顺畅,战机想起飞根本不用受后勤拖累。

那时候的局势,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印度占上风。

突破困境,主动出击

在困难面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去追,去突破。

我国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解决了发动机在高原地区动力不足的问题,这让咱们自己研制的战机,在高海拔地区也能跟印度空军一决高下。

高原后勤保障提升

除了在雷达、预警系统这些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让中国空军在西藏上空的监控和感知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之外,我们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部队的“补给线”问题。

现在青藏铁路通了,这意味着燃油、弹药、零部件等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高原上的机场,大大提升了后勤保障能力。

高原机场快速发展

十年时间,高原上的机场数量从只有几个一下子增加到了十几个,发展速度特别快。

比如日喀则机场的跑道延长到了4500米,阿里昆莎机场还建了恒温机库,解决了设备在严寒天气下容易开裂的问题。

基础设施提升

这些钢筋水泥盖出来的不只是房子和跑道,更是让战机能在边境上多待一个小时的底气。

说白了,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最终让整个作战体系发生了质的飞跃……

西藏军事体系对抗

现在的西藏方向,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单一平台之间的较量了,而是整个军事体系之间的全面对抗。

而且,咱们中国现在在装备上也越来越有底气了,像涡扇-10发动机、霹雳-15中远程导弹这些关键装备,都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生产,不再受制于人。

印度空军供应链风险

相对来说,印度现在用的“阵风”战斗机的发动机是靠法国供应的,苏-30的雷达也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他们自己研发的“光辉”战机,国产化率也就刚过一半。

一旦外面的供应链出了问题,不只是新飞机造不出来,就连平时的维修保养都可能跟不上,整个空军的运作都会受影响。

这种局面的变化,让喜马拉雅山两边的空中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藏空军40年蜕变

以前西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但随着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现代化,这些劣势被大大削弱了。以前装备落后,打不过别人,但现在通过自主研发和体系化作战,实现了全面翻盘。

从以前单打独斗都吃力,到现在能通过整个体系压制对手的全链条能力,这就是过去40年里中国空军在西藏方向取得的巨大进步。

高原空军崛起之路

40年前,西藏的天空上,中国飞行员面对印度战机的不断挑衅,真是有劲使不上。可现在,同样的天空,已经变成了歼-20的天下。

那些高原机场的延长跑道、全天候的机库、还有通过铁路运输过来的弹药补给,不只是一个个工程,更是国家战略决心的体现。

从以前的补短板,到现在打造出自己的优势,中国空军在高原上用了整整40年,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逆袭。

现在,当印度开始感叹“我们失去了空中优势”,这背后,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努力换来的主动权和尊严。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

电话:

邮箱:

QQ:

爱电竞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