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年轻人情绪对比,经济依赖现状,文化争议升级
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说起韩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很多人觉得也就这一两年吵得厉害,可其实仔细扒拉,各种数据能直接砸脸。2015年,KBS拍纪录片,朝鲜半岛这边,75%的年轻人对中国没啥好感。本来以为只是文化摩擦,争来争去的都是泡菜、饺子、汉服、雾霾,没想到几年后越来越烈。2020年,峨山政策研究院又搞了个调查,66.3%的韩国人开始觉得中国的强大直接伤害了韩国。到2023年更夸张,皮尤民调一出,韩国年轻人对中国“无感”升级成“厌恶”,那数字80%往上一站,根本藏不住。 回头看中国人,完...
文 | 果冉多
编辑 | 果冉多
说起韩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很多人觉得也就这一两年吵得厉害,可其实仔细扒拉,各种数据能直接砸脸。2015年,KBS拍纪录片,朝鲜半岛这边,75%的年轻人对中国没啥好感。本来以为只是文化摩擦,争来争去的都是泡菜、饺子、汉服、雾霾,没想到几年后越来越烈。2020年,峨山政策研究院又搞了个调查,66.3%的韩国人开始觉得中国的强大直接伤害了韩国。到2023年更夸张,皮尤民调一出,韩国年轻人对中国“无感”升级成“厌恶”,那数字80%往上一站,根本藏不住。

回头看中国人,完全是另一种画风。韩国教授金兰都咋说的?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但中国青年眼里根本没有韩国。这话在韩国引挺大争议,可中国年轻人真没把韩国当回事,甚至连反感都懒得表达。打开社交网络,有人调侃:韩国?韩剧都不看了,三星那谁谁谁早不用,连泡菜都觉得咸。
韩国人对中国的情绪到底怎么来的?看一眼韩国电视新闻,八成都是负面,雾霾一来,就是中国刮的,食品问题,国产的出点状况先埋怨一遍中国,再讨论本国标准。街头巷尾讨论起中国,总能拐到一句“中国怎么又……”。翻课本,历史章节就更明显,明朝援朝被一笔带过,中国的“朝贡体系”写成“时代耻辱”,哪怕古代文化交流,教科书全是一副“我们受气我们委屈”的基调。从小薰陶下来,二十多岁的韩国年轻人理所当然觉得中国就是那个随时可能出问题的邻居。
网上有趣的段子多,韩国Youtuber调侃:“在韩国骂中国,你是批判意识强的青年,在中国骂韩国,没人搭理你,弹幕都没工夫回。”这种气氛能不失衡?
文化争执就像老生常谈,泡菜、汉服,吵到都腻。韩国今年非遗的是泡菜,端午节申请联合国非遗,连“韩服比汉服更原始”都能扯出来。其实不是中国真在意这些,而是韩国总觉得“被威胁”,靠“胜出中国”证明自己有存在感。
尴尬的变化在这几年悄悄发生。中国短视频日韩火爆,手游一出,韩国小孩儿也沉迷,剧集、综艺,原来只看韩流的年轻人,突然开始讨论中国的网络梗。而韩国舆论从“守住传统”变成“抵制渗透”。讲白了,韩国社会有种焦虑,中国的人口、市场、创新力,就像大发快三,谁也控制不住。
再说经济,数据一摆。韩国芯片对中国出口占三分之一,反过来,主要的原料又靠中国。泡菜呢?主原料白菜,走势全看山东那一季收成。新能源这块,中国的电车在韩国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市场占比18%,韩系车在中国怎么都卖不动,厂子关一片。青岛港边,海风吹着一批批运不出去的韩国美容产品,仁川港那边堆满了要转运到韩国的中国电池。结构已经变得分不开。
自己日子难过,情绪就得找出口,大环境就这样。韩剧、综艺,已经不是刚出炉那会中国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现在的中国青年,讨论更多的是AI、航天、科技、国际大厂、外企实习,东亚小团体的对比成了前浪,没人有工夫争输赢。金兰都那句话,“没人把韩国当目标”,被反复报道,本质确实真实。中国的青年,更在意全球格局,看到世界,韩国这个“夹缝灯塔”设定早没人记得。
韩媒老说“被中国威胁”,本质上一种不适应,大国邻居崛起,自己的传统“自尊体系”受冲击,韩国心理专家分析,年轻人很容易在社交、新闻灌输下形成固化认知。媒体话题只要扯到中国,流量立马飙升。问题是谁在乎呢?街头采访中国大学生,问韩国怎么看,大多数说“没啥特别印象”“韩剧小时候看过”“手机用小米的、华为的”——直接略过。
韩国经济本质依赖中国,现实和情感本身就矛盾。唱衰中国,影响不了供货链布局。去年,中国制造业复苏,韩国光出口订单都是国外抢着要。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不管韩国政策怎么调整,市场和趋势不等人。
韩国如果想突破心理平衡,得先放下“谁赢谁输”的老思维。中国自信靠实力撑着,技术、科研、全球话语权,想啥抓啥。韩国继续纠结文化争夺,除了一地鸡毛,啥都留不下。
网友总结一句:最怕的不是被讨厌,是被无视。中国青年对韩国现在态度,冷处理,不回应,不追剧不买单,有需求合作,没必要吵架。韩国年轻人想寻找认同,结果发现拳头打在棉花上,转头更焦虑,谩骂成了宣泄方式。
韩国要想有转机,终归要面对现实。地缘优势、经济合作,一味贴标签没用。中国目标是更大的舞台,韩国要想搭顺风车得跟得上节奏。错失合作的窗口,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嗨一场”,旁边日子还得继续。
这才是真实的现状。信息数据清清楚楚,情绪冷淡、事实冷峻,各自路子已经分明。谁主张谁受益,放下成见才能双赢,不然只会越走越远。
信息来源:西陆网 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中国青年眼中根本没有韩国 2024-02-12
韩国人看中国,心态为何发生变化? 中国青年网2023-04-21 08:27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