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终成罚酒!飞豹挂弹30米贴身拦截,东海亮剑震动东京?
7月9日,一架日本YS-11EB电子侦察机悄然逼近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核心区。 这架服役超50年的“电子古董”,以480公里时速慢悠悠闯入,企图窃取中国舰艇雷达信号。 但这一次,它撞上了铁板——中国海军航空兵两架歼轰-7A“飞豹”战机挂着实弹升空,以30米超近距离完成“贴脸杀”! 从侦察机下方穿行、急速越顶的“鹞子翻身”动作干净利落,全程仅用15分钟。 日方机组全程紧闭舱盖,噤若寒蝉,与十年前探头拍摄的嚣张姿态判若两人。 日本防卫省暴跳如雷,高调抗议“危险接近”,却绝口不提自家飞机未通报就闯入识...
7月9日,一架日本YS-11EB电子侦察机悄然逼近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核心区。 这架服役超50年的“电子古董”,以480公里时速慢悠悠闯入,企图窃取中国舰艇雷达信号。 但这一次,它撞上了铁板——中国海军航空兵两架歼轰-7A“飞豹”战机挂着实弹升空,以30米超近距离完成“贴脸杀”!
从侦察机下方穿行、急速越顶的“鹞子翻身”动作干净利落,全程仅用15分钟。 日方机组全程紧闭舱盖,噤若寒蝉,与十年前探头拍摄的嚣张姿态判若两人。
日本防卫省暴跳如雷,高调抗议“危险接近”,却绝口不提自家飞机未通报就闯入识别区的挑衅事实。 更讽刺的是,他们自己曾用“桶滚机动”拦截俄军机,美军拦伊朗客机时距离仅10米。 这种双标,恰似中国老话——“敬酒不吃吃罚酒”。
飞豹的雷霆首秀
东部战区雷达屏突然闪烁:一架关闭应答机的YS-11EB电子侦察机,正以2000米高度潜入东海防空识别区。 这架1962年首飞的老古董,改装后搭载J/ALQ-2电子干扰系统,专盯中国军舰雷达信号,被东海官兵戏称“偷油老鼠”。 此刻它低速盘旋,试图捕捉山东舰编队动向。
11:00,浙东某机场轰鸣骤起。 挂载两枚霹雳-5格斗弹、三个副油箱的歼轰-7A紧急升空。 这架服役37年的“老兵”全速扑向目标,机腹导弹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光。
11:03:30米死亡距离
飞豹如猎鹰锁定猎物。 飞行员从日机右后斜下方切入,水平距离瞬间压至30米,垂直间距60米——相当于十层楼高度差。 日方舱内警报狂响,侦察员甚至能看清飞豹飞行员头盔上的反光。
11:05:剪刀绞杀
飞豹突然加速前冲,在日机正前方急转调头,形成“剪刀式”拦截航迹。 这套战术不仅扰乱气流,更瘫痪了YS-11EB的电子天线——其老旧的J/ALQ-2系统在剧烈颠簸中彻底失灵。
11:08:鹞子翻身
最震撼的一幕上演:飞豹突然下沉至日机下方,机腹近乎擦着对方起落架掠过,随即猛拉操纵杆急速仰冲。 这个“鹞子翻身”动作让霹雳-5导弹直接暴露在日方视野中,实弹威慑不言而喻。
11:11:沉默撤退
YS-11EB转向逃离。 日本防卫省事后承认:“机组全程未拍摄影像”——舱盖紧闭的沉默,比任何抗议都更说明问题。
老兵再亮剑
次日上午,同一架日机再度现身同一空域! 飞豹挂弹再战。 这次水平距离60米,垂直距离压到30米。 飞行员重复“穿越-越顶”动作,日机电子设备再度瘫痪。
10:10:东京的失态
防卫省记者会现场炸锅。 官员挥舞航迹图嘶吼:“中方接近距离不足国际安全标准十分之一! ”但记者追问“为何不公布侦察任务内容”时,现场突然断电——技术故障掩住了日方的语塞。
老枪打电子苍蝇
为何派即将退役的飞豹出战? 答案藏在数据里:
成本账:飞豹每小时飞行成本3万元,不到歼-16的三分之一;
性能账:航程超1600公里(挂副油箱达8000公里),碾压YS-11EB的2000公里极限;低速稳飞240公里/小时,完美匹配“龟速侦察机”;
战术账:150米超低空飞行能力克制日机规避策略,机载电子吊舱可反向干扰侦察设备。
破船偏遇顶头风
YS-11EB的狼狈暴露了日本软肋:
装备断代:6架现役YS-11EB平均机龄53年,因RC-2新型侦察机研发失败被迫续用;
油耗危机:飞豹可滞空6小时,而YS-11EB超低空飞行时油耗激增,20分钟就触发油量警报;
战略破产:7月10日拦截发生时,山东舰歼-15同步驱离日本P-3C巡逻机,海空联动粉碎日方“多点侦察”企图。 法理与铁拳
日本外相岩屋毅在东盟会场抗议时,中方甩出三条铁证:
2013年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告明确规定:进入需提前通报;
YS-11EB关闭应答机违反《芝加哥公约》第3条;
日方2025年已对华侦察超300次,此次系第6次闯入识别区。
当岩屋毅要求“不再发生”,王毅外长的回应被外媒记下:“那就请贵国飞机遵守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