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银行取巨款,窗口前竟突然改变主意?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最近有件事儿让七十多岁的李阿姨气得直跺脚!她去农商银行想取四万块,结果被工作人员拦下,非得问清楚用途。她说就是日常花销,对方不信,硬是不让取。后来家人打电话解释是周转用,银行还是坚持要“查清楚”。这事闹得李阿姨又生气又委屈。 现在电信诈骗太猖獗,公安部数据显示,去年60岁以上老人被骗比例不低,银行防诈没错。但取个钱搞得跟审案似的,谁受得了?老人家腿脚不便,还被反复盘问,心里肯定不舒服。银行该把流程弄灵活点,别让老人觉得被怀疑。安全和体验,不能只顾一头。 73岁婆婆取4万...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最近有件事儿让七十多岁的李阿姨气得直跺脚!她去农商银行想取四万块,结果被工作人员拦下,非得问清楚用途。她说就是日常花销,对方不信,硬是不让取。后来家人打电话解释是周转用,银行还是坚持要“查清楚”。这事闹得李阿姨又生气又委屈。

现在电信诈骗太猖獗,公安部数据显示,去年60岁以上老人被骗比例不低,银行防诈没错。但取个钱搞得跟审案似的,谁受得了?老人家腿脚不便,还被反复盘问,心里肯定不舒服。银行该把流程弄灵活点,别让老人觉得被怀疑。安全和体验,不能只顾一头。

73岁婆婆取4万现金被银行拦住:是防诈骗还是添堵?

前不久,一位73岁的婆婆去农商银行取5万块现金,却被告知必须提前预约。婆婆退而求说那就取4万吧,结果银行依然不让,非得追问用途。婆婆解释是日常花销,可银行坚持怀疑是电信诈骗,直到婆婆家人打电话沟通才勉强解决。

这件事引发热议:银行防诈骗的“好心”是否做成了老人的“堵心”?数据显示,2023年超60%电信诈骗金额受害者是老年人,防范确有必要。但就为了取一笔“自己的钱”,却像过五关斩六将,让腿脚不便的老人如何承受这种“信任危机”?

退一步讲,银行执行规定没错,但是否可以更人性化?比如:用大数据辅助风险判断,设立专门应对的服务窗口,既保护资金安全,又减少老人心理压力。这种“过度谨慎”,未必是保护,反而可能是隐性的伤害。

现在明白了吧?防骗和尊重并不冲突,把顾客先当人这才是银行服务的基本功。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

电话:

邮箱:

QQ:

爱电竞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