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社保新政实施,失业降薪潮将至?
5000块的工资少了1000,老板想跑路,年轻人翻白眼:这社保到底香不香? 清晨六点半,老张站在包子铺门口发愣,手里攥着上个月的账本。 案板上没揉完的面团在发酵,蒸笼里刚飘出肉香,他却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直搓额头。 “算来算去,这个月得多交三千多社保。”他对着手机喃喃自语,翻出朋友圈发了条动态——“小店今年第四家关门,这波社保改得真狠。” 同一时间,在北京朝阳区某互联网公司,26岁的程序员李默盯着工资条皱眉。 原本5300元的实发工资变成了4300元,少的那1000块全进了社保账户。 他截图发到...
5000块的工资少了1000,老板想跑路,年轻人翻白眼:这社保到底香不香?
清晨六点半,老张站在包子铺门口发愣,手里攥着上个月的账本。
案板上没揉完的面团在发酵,蒸笼里刚飘出肉香,他却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直搓额头。
“算来算去,这个月得多交三千多社保。”他对着手机喃喃自语,翻出朋友圈发了条动态——“小店今年第四家关门,这波社保改得真狠。”
同一时间,在北京朝阳区某互联网公司,26岁的程序员李默盯着工资条皱眉。
原本5300元的实发工资变成了4300元,少的那1000块全进了社保账户。
他截图发到大学同学群里:“这波扣的,等于每天请公司喝两杯星巴克。”朋友秒回:“知足吧,我司直接砍年终奖补社保。”
这是2025年9月社保新规落地后的普通一天。
全国所有企业,从街边奶茶店到科技大厂,都必须给员工全额缴纳社保,连大学生兼职都得按比例交。
曾经那些“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成了废纸,劳动局查到一个罚一个。
老张的包子铺每月多掏四千多块,差不多等于少雇一个工人;而像李默这样的年轻人突然发现,工资缩水后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上海静安区劳动监察大队今年特别忙。
队长王志明翻着投诉记录:“上个月接到两百多起举报,都是企业用微信红包代替社保。”他记得有家火锅店让员工签“合伙人协议”,结果被外卖小哥举报——那小哥说:“他们后厨烟雾报警器坏了三年不修,倒有钱搞这些花活?”
社保专家周莉在高校开了十年社会保障课,她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态度很分裂。
前排学生认真记笔记:“老师,我大伯肝癌手术,医保报了七成。”后排男生却嘟囔:“等我退休怕是要65岁,这笔买卖不划算。”最新民调显示,23至30岁群体里,34%的人认为社保“扣太多”,而40岁以上人群中这个比例只有11%。
广州天河区的快餐店老板林姐算过一笔账。
她店里六个员工,以前按最低标准交社保,每人每月省下六百多。
新规执行后,她打算把叉烧饭涨价两块。
“对面写字楼的白领骂我黑心,可我不涨价就得裁员。”她指着墙上用工合同叹气,“现在招人都不敢写包吃住了,全改成绩效提成。”
但深圳某三甲医院的张医生看到了另一面。
上周急诊室收了个外卖骑手,送餐时被轿车撞飞,左腿粉碎性骨折。
“小伙子入职才两周,公司没交工伤保险。”家属掏不出八万手术费时,病人突然摸出社保卡:“我有大学生医保!”后来张医生才知道,这年轻人毕业时嫌弃老家企业工资低,宁可自己掏钱交深圳大学生医保也不回去。
“他这条腿算是被社保救回来了。”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退休教师郑爱芬在社区养老院住了三年。
每个月15号,她雷打不动去银行查养老金到账。
“我们厂当年效益差,要不是现在社保兜着,看病都得儿女摊钱。”但她的孙子在杭州做主播,每个月自己交一千多社保却满不在乎:“奶奶,这笔钱放理财收益率更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显示,全国养老保险抚养比已从2010年的3.08:1降至2024年的2.53:1。
新规实施前财政部做过测算,强制全覆盖能使社保基金每年多收1.2万亿。
有网友调侃:“90后交的社保,正在给跳广场舞的大妈发养老金。”
经济学家林永健在电视节目里打了个比方:“社保就像小区物业费,平时嫌贵,等电梯坏了、水管爆了,才知道这钱省不得。”但弹幕立刻飘过反对意见:“物业费能看见保安保洁,我的养老金谁知道将来在哪?”
深夜的写字楼里,李默还在加班。
他算了笔三十年后的账:假设工资不变,这辈子要交50万社保。
退休后想领回本,至少得活到80岁。
“难怪我爸催我养生,”他苦笑着点开健身教学视频,“这届打工人连死都不敢随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