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3高速钢兼具超高耐磨性和优异红硬性,专为高负荷切削工具
1.3333是德国DIN标准下的高钒钼系高速钢(对应国际牌号HS2-9-2),兼具超高耐磨性和优异红硬性,专为高负荷切削工具及精密模具设计。以下是其核心特性与应用的系统解析: 一、化学成分与材料特性 关键元素配比(质量分数%): 碳(C):0.80%~1.03% → 主导碳化物形成,保障基体硬度(HRC 63~66)。 钨(W):8.5%~9.5% → 形成稳定碳化钨(WC),高温红硬性核心元素。 钼(Mo):1.8%~9.0% → 细化晶粒,降低脆性(不同标准差异较大)。 钒(V):1.5%...
1.3333是德国DIN标准下的高钒钼系高速钢(对应国际牌号HS2-9-2),兼具超高耐磨性和优异红硬性,专为高负荷切削工具及精密模具设计。以下是其核心特性与应用的系统解析:
一、化学成分与材料特性
关键元素配比(质量分数%):
碳(C):0.80%~1.03% → 主导碳化物形成,保障基体硬度(HRC 63~66)。
钨(W):8.5%~9.5% → 形成稳定碳化钨(WC),高温红硬性核心元素。
钼(Mo):1.8%~9.0% → 细化晶粒,降低脆性(不同标准差异较大)。
钒(V):1.5%~2.5% → 生成高硬度VC碳化物(硬度>2800HV),耐磨性提升20%~30%。
铬(Cr):3.8%~4.5% → 增强淬透性及抗氧化能力。
工艺特点:传统熔炼或粉末冶金(PM),后者碳化物分布更均匀(≤3μm)。
二、核心性能优势
极限硬度:
淬回火硬度达HRC 63~66,抗拉强度2100MPa。
耐磨性为普通高速钢2倍以上,适合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
红硬性:600℃高温下保持HRC 60+,支持高速切削(>100 m/min)。
韧性平衡:抗弯强度2800~3300 MPa,抗冲击性优于高钨高速钢。
三、典型应用领域
切削工具:
钻头/铣刀:高硬度材料(HB≤300)加工。
丝锥/拉刀:高温环境下刃口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
模具制造:
冷冲压模具:高强钢板冲裁,寿命延长30%~50%。
冷挤压冲头:抗崩裂性能优异。
特殊部件:高温轴承、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工具。
四、热处理与加工要点
热处理工艺:
淬火:1220~1250℃奥氏体化(盐浴/真空炉),油冷或分级淬火。
回火:540~560℃三次回火,每次1~2小时。
加工建议:
退火态硬度≤255 HB,适合车削/磨削成型。
粉末冶金版本推荐PVD涂层(如TiAlN)防氧化。
五、选型参考
粉末冶金版:碳化物均匀性更优,适合极端工况,但成本高30%~50%。
经济型替代:传统熔炼工艺性价比更高,适合通用工具制造。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