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吞并中国重工 一个4000亿造船 诞生
34块一股,买到全球最大造船厂,这机会香不香?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这桩合并案可谓震撼! 中国船舶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后总资产超过4000亿,相当于两个上汽集团,妥妥的行业巨头。 这次合并不仅诞生了全球最大造船厂,更意味着中国在军工和民船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想想看,90%的中国军舰订单,近五分之一的全球民船市场份额,江南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强强联合,这实力,谁与争锋? 不少股民朋友关心34块的股价到底值不值。 咱们看看中船上半年业绩,利润同比翻倍;再看中国重工,利润增长近...
34块一股,买到全球最大造船厂,这机会香不香?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这桩合并案可谓震撼!
中国船舶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后总资产超过4000亿,相当于两个上汽集团,妥妥的行业巨头。
这次合并不仅诞生了全球最大造船厂,更意味着中国在军工和民船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想想看,90%的中国军舰订单,近五分之一的全球民船市场份额,江南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强强联合,这实力,谁与争锋?
不少股民朋友关心34块的股价到底值不值。
咱们看看中船上半年业绩,利润同比翻倍;再看中国重工,利润增长近两倍。
这合并后的吸金能力,想想都让人激动。
当前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700亿的订单更是排产到2028年。
别忘了,高毛利的LNG运输船占比越来越高,这可是妥妥的利润增长点。
主力资金、北向资金也用实际行动投票,持续加仓,看好后市。
技术面上看,股价沿着20日均线稳步攀升,几次回调都没跌破,可见支撑力度强劲。
7月18日批文落地后,成交量放大,股价站稳34元,这可是一个积极信号。
机构也纷纷看好,持仓占比高达18%,800多亿资金已被牢牢锁定。
合并后的中国船舶,业务版图简直无敌。
军船方面,从航母到驱逐舰,生产线全面整合;民船方面,大型邮轮和LNG船双核驱动;配套方面,发动机和甲板机械实现自主配套,彻底摆脱外部依赖。
合并后首单120亿的LNG船订单也已落地,采用中国独创的殷瓦钢内胆技术,这技术实力杠杠的!
当然,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
钢材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变化、全球LNG贸易增速放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但中船已经采取措施应对,比如锁定钢材成本、利用外汇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主力资金的操作痕迹非常明显。
7月11日单日净流入过亿,7月18日继续加仓,大宗交易平台上机构也溢价接货。
社保基金的加入更是一大利好,说明国家队也看好中船的长期发展。
融资余额的增加,也反映了杠杆资金的积极参与。
我个人认为,这次合并对中国船舶来说是历史性的机遇。
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这些都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
虽然存在一些风险,但从目前来看,利好因素明显占优。
长期来看,中国船舶的未来充满希望,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补充:
回顾中国船舶的发展历程,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到如今的行业巨头,这背后是无数船舶人的辛勤付出和技术创新。
这次与中国重工的合并,更是中国船舶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标志着中国造船业迈向更高水平,也预示着中国船舶将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咱们再看看国际竞争对手,韩国现代重工虽然实力强大,但市场份额已被中国船舶超越。
日本造船业则面临着老龄化和成本上升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船舶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
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
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如何保持技术领先,这些都是中国船舶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我们相信,在中国船舶人的努力下,这些挑战都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推动中国船舶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